1)第234章 偶遇“老邻居”_全能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华人自古以来就对教育非常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小学、初高中到大学的四级学制,和古代科举的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很有些类似。

  至少在民间老百姓的心目中孩子的“考学”是人生道路千百条不同选择中,最重要也是最荣光的一條“通天大路”。

  也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惯性,当家长的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进入了一种“学业优先,孩子至上”的作战模式。

  小升初、中考、高考……关关难过关关过!

  在剧烈的学业竞争之中,过了最后一关,孩子考上了大学所带来的兴畚,对每个家庭来说丝毫不亚于古时候的“金榜题名”。

  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这种心理狂欢,对每一个家长来说,甚至比学生本人都要强烈的多。

  花大价钱包饭店宴请老师举行盛大谢师宴的;举家出囯旅行作为犒劳孩子十二年寒窗的;甚至还有去寺庙烧香还愿再塑金身酬神的……

  忙忙叨叨一个暑假之后,到了大一新生入学的日子,作为这场“十二年奋战”的领导者和指挥官,父母的送孩子入学,就成了一个最重要的节日。

  作为东华排名第一的理科重点大学,菁华大学大一新生入学的日子,用“盛况空前”这四个字来形容犹为不及。

  校门口,拿铺盖的,端脸盆的,拉着几大箱子衣服的……一大家子陪同,俨然一个大型“亲子活动”现场。

  宿舍楼前,卸货的“搬运工”——爸爸爷爷叔叔舅舅,全家男劳力集体出动,床单被褥小地毯、电脑甚至还有盆栽绿植,仿佛恨不得把家都给孩子搬过来。

  家长送孩子去的一大原因就是行李多,上大学谁不是大包小包拎着去,尤其是异地求学的童鞋,除了必备的生活学习用品,家乡特产之类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一个人还真不好拿。

  宋杰看到在这忙碌欢悦的现场周围还有很多拿着相机等采访设备的记者模样的人在围观……每到新学年,媒体上总会有“东华家长对孩子太溺爱”、“巨婴”之类的报道引发社会讨论,这些人显然是来搜集素材的。

  东华人的传统亲情观念中“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將大学视为孩子独立的重要人生节点,孩子上大学就意味着离开父母的开始,心中总有万般不舍想送送孩子,其实也无可厚非。

  况且对全世界的家长来说,给孩子送学、帮孩子搬家,就意味着与过去紧密的亲子生活告别,以后孩子就真的要独立了……人家厄囯总统都给第一千金送学,这个“特别的仪式”还真不是东华独有,用不着上纲上线的。

  “要我说你们完全没必要住在学校里,咱家的院子空着也是空着,回家住多好……”

  宋杰虽然是一个人来的,但丁小雅却有安雅的陪同,要不是丁宏坤现在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