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章 共识_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位高管的离职必然要做出一系列的人事调整,现在大宋的官员成分应该说比较复杂,既有留任的先朝老臣,也有出身潜邸的家臣,还有从吏员提拔起来的官员,以及新收之地的一些降臣,.老臣多是进士和国子监出身;越级提拔吏员的也多是中过乡试或省试的举人、秀才;再有些新人都是这些年的几科进士。

  皇帝的家臣们成分就比较复杂了,武将多是天子门生,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可多是军旅出身。文臣尽是些失意的官员和士人,还有些是河东路学自我培养的人才,再有就是地位低下的商贾、野夫,根本没有学历,都是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jing英,当然也有由武臣转资者。

  其中能称之为皇帝亲信的家臣们在大宋以万计的官僚队伍中只占了不到十分之一,但在赵柽称帝后他并没有大肆封赏,给这些人授予高官,而是将他们大多安排在了国家的中层和基层任职。担任高层的却都是先朝旧臣,不过这些人都是大浪淘沙几经清洗的能臣;更多的基层留任官员也都是了解民情,经验老道,治民有方的能吏。

  这支队伍任谁看都是不伦不类,不能和任何一届zhèngfu相比,可赵柽却偏偏能把众多看似驴马不能同槽的人成功捏鼓到了一起,不仅政令畅通,而且高效务实。这其中有他的手段和智慧,因为他掌控着国家机器的两端,高层有人为他出谋划策,基层有既得利益的吏员和自己的亲信干臣,即使中层想阻挠也是难上加难,而他们的头上还悬着皇帝的利刃,随时可以调动军队予以镇压。

  现在十年了,赵柽培养和提拔的基层官员得到了锻炼,已经有了管理地方的经验,开始逐步替代那些旧臣。而通过科举成为天子门生的进士们正好填补基层空出来的位置。按照其制定的业已成熟的程序和方式管理地方,形成了又一个循环,完成官场的新旧递换……

  经过商议后,赵柽晋升许景衡为尚书省左丞,将他扶正;以吏部尚书陈公博继任尚书省右丞,跨入国家最高层;礼部尚书杨时改任资政殿大学士,负责整理国史,由国子监祭酒胡安国接任礼部尚书一职,司马朴为同知,河北安抚使张所为侍郎;调户部尚书陈遘为吏部尚书。原大同知府许宏为侍郎;调中山知府聂昌为户部尚书。太原知府乔坤为侍郎;兵部尚书张叔夜转任刑部尚书;夏州知府申松岳调任工部尚书;陈过廷为兵部尚书。赵义升上将,仍为侍郎;陈东为御史中丞;周行己为国子监祭酒;大名知府刘子安调任开封知府;刑部尚书张孝纯任燕京知府。

  枢密院方面变化也不小,院使由赵仁接任,赵勇为枢密院同知;都虞侯赵礼调任河东镇抚使。由高宠接任;赵智转任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